■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窄窄的骑龙巷是一条斜坡,还有条长长的阶梯,草头铺子就在台阶底下,与压岁铺子,两家铺子都是当年那个扎羊角辫小女孩,石嘉春家的祖业,后来小丫头没有跟李宝瓶李槐他们一起去往大隋书院求学,也没有像董水井这样留在小镇,而是跟随家族,搬去了大骊京城,就将两间铺子卖了,后来在阮邛的帮忙下,辗转到了陈平安手上。陈平安每次返乡,董水井还能见着,石嘉春却在当年那次分开后,再没有见过了。
第304章 低头观井,抬头看天
李宝瓶,李槐和林守一,跟着陈平安去往大隋求学。董水井留在小镇,上过一段时间的学塾,很快就离开,小镇两栋祖宅,留一栋卖一栋,不但在郡城买了半条街的高门豪宅,剩下的银钱作为本钱,独自做起了买卖。唯独石春嘉,家中卖了骑龙巷的那间祖传铺子,跟随家族搬去了大隋京城,不知道这次回到故乡,是为了祭祖还是怎的。
(离开又回来的石春嘉或石嘉春,两个名字前前后后都出现过,不过也问题不大)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陈平安自然认得妇人,出身杏花巷,按照小镇攀扯来蔓延去的辈分,哪怕岁数差了将近四十岁,也只需要喊一声陈姨,不过也算不得什么真正的亲戚。
第36章 古书
刘羡阳拆台道:“小镇以外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小镇上,姓陈的只有小猫小狗三两只,而且除了你之外,好像全是那四姓十族的家生子,世世代代的奴婢身份,好笑的是,这些人在宅子里头当做牛马,低头哈腰,可只要出了那些大宅子,见到所有人就立即换了面孔,最喜欢狗眼看人低。所以姚老头说得对,要是你陈平安哪天也去给他们当下人,那你们这一支没有迁出小镇的陈氏,就算全军覆没喽。”
按照姚老头的说法,姓陈的人最早在小镇有两支,只不过其中一支很早就迁出去,陈平安这一支,以前也旺盛过,只不过这个“以前”实在是太久了,就连姚老头也说不清楚是几百年,五百年,八百年?还是一千年了?后来又分成好几房,人丁越来越稀少,运气大概是都给外迁的那支带走了,香火经常断,以至于许多坟头都渐渐没人看管了,加上大部分坟所在的山头,陆陆续续被朝廷派来的督造官,下令变成了一座座封禁之山。
第193章 同姓不同命
老人唏嘘道:“我就奇了怪了,同样一个姓氏,小镇这边的人,怎么就混得这么惨了。那么那些气运都跑哪里去了?这一两千年里头,有姓陈的,在宝瓶洲或是别洲飞黄腾达?”
阮邛想了想,“好像没有。”
老人突然一想,“这样就对了。但是以防万一……”
阮邛如临大敌,近乎斥责道:“你陈真容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市侩了?!”
老人伸出一只手掌,原来五指一直在颤抖不停,“画不了真龙啦,只能画些软趴趴的四脚蛇,还真容,我看以后改名假容才对。”
他喝了口酒,无奈道:“这件事情,若是以前,我说话还能有点用,现在不行了。”
阮邛怒道:“堂堂醇儒陈氏……”
老人打断阮邛的言语,“哪个家族不是泥沙俱下,儒家道统之内,不还有圣人君子贤人,这不还有个高低之分?更何况这件事情没你想得那么龌龊。”
阮邛默然,心情沉重,如大山压在心头。
人力有穷尽之时,圣人亦是。
第206章 月儿圆月儿弯
这一支由中土神洲迁往南婆娑洲的陈氏,在当初那场浩浩荡荡的衣冠四渡中,其实并不瞩目,因为当时这一支颍阴陈氏,只是中土“义门陈氏”的八支之一,而且枝叶最少,这一切等到扎根婆娑洲后,尤其是当那位两袖清风、肩挑日月的老祖横空出世,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镇这一支陈氏终于又出来了一位)
(气运是被颖阴陈转走了吗?)
(颖阴陈来自中土义门陈氏,那么小镇迁出去的那一支会是中土义门陈氏吗?)
(或者义门陈氏在前、小镇陈氏在后?)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然后陈平安跟老妇人聊了好一会儿天,都是用小镇方言。老妇人健谈,聊到陈年旧事,再看着如今已经大出息了的陈平安,老妇人情难自禁,眼眶湿润,说陈平安娘亲若是瞧见了如今的光景,该有多好,一辈子光顾着吃苦了,没享着一天的福气,最后一年,下个床都做到,连那个冬天都没能熬过去,老天爷不开眼啊。说到伤心处,老妇人又埋怨陈平安的爹,说人好又有什么用,也是个作孽的,人说没就没了,连累媳妇儿子苦了那么多年。只是说到最后,老妇人轻轻拍了一下陈平安的手,说也别怨你爹,就当是你们娘俩上辈子欠他的,这辈子还清了旧账就好,是好事,说不定下辈子就该团圆,一块儿享福了。
第23章 槐荫
齐静春陷入沉思,“既然那远游道人,已经对你泄露了天机,我也可以顺着他破开的口子,与你说些事情。在我的记忆里,你爹是个憨厚温和的人,天资平平,不值得被人带离小镇,自然就成了某些人眼中的鸡肋,被视为一笔亏本买卖,也许是一怒之下,也许是生活实在窘迫,总之小镇外的买瓷人,便在你爹的‘本命瓷’上动了手脚,在那之后,不但他命途多舛,也连累你和你娘一起吃苦。后来他不知为何,无意间知晓了本命瓷的秘密,知道一旦被人开窑后带离小镇,就会一辈子沦为牵线木偶,他就偷偷砸碎了属于你的那只本命瓷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一只瓷镇纸。”
第50章 天行健
那个冬天。
病榻上的女子已经骨瘦如柴,自然面目干枯丑陋。
刚刚从破败神像那边祈求归来的孩子,去杏花巷铁锁井那边挑回水,来到床边,坐在小板凳上,发现他娘亲醒了,便柔声问道:“娘,好些没?”
女子艰难笑道:“好多了。一点也不疼了。”
孩子欢天喜地,“娘亲,求菩萨们是有用的!”
女子点点头,颤颤巍巍伸出一只手,孩子赶紧握住他娘亲的手。
女子极其艰辛痛苦地侧过身,凝视着自己孩子的脸庞,受尽病痛折磨的女子,突然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呢喃道:“天底下怎么就有这么好的孩子呢,又怎么刚好是我的儿子呢?”
————
那年冬天,女子终究还是没能熬过年关,没能等到儿子贴上春联和门神,死了。
她闭眼之前,小镇刚好下起了雪,她让儿子出去看雪。
女子听着儿子跑出屋子的脚步,闭上眼睛,虔诚默念道:“碎碎平碎碎安,碎碎平安,我家小平安,岁岁平安,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平平安安……”
从那一天起,陈平安就成了孤儿。
只不过是从孩子变成了少年。
(看似埋怨的心疼)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喜欢将陈平安小时候的那些可怜事,拿来当笑话讲,这都不算过分的,还有些更恶心人的话语,将师父的朋友刘羡阳,邻居宋集薪和婢女稚圭,以及顾璨娘亲那个寡妇,甚至连阮秀姐姐都给拿出来编排是非,比如说师父当年是靠着对阮秀献殷勤,才能够有今天的风光,还说与顾璨娘亲有一腿,所以才会经常给那个寡妇帮忙,经常向宋集薪借钱还不还,太多了。
第188章 大规大矩和鸡毛蒜皮
阮秀脸色冷淡,直接撂下一句,“我觉得很过分。”
叽叽喳喳的小巷子,气氛顿时无比尴尬。
一位妇人一拍大腿,“秀秀姑娘,话可不能这么说啊,小平安上次离开小镇后,秀秀姑娘是托人给咱们送了些谢礼,我们也不昧着良心说话,对,是多少收了些东西物件,可那些玩意儿换不了铜钱啊,贫苦人家过日子,没钱买米,揭不开锅,怎么活啊,我们这些大人也就算了,可孩子还这么小,秀秀姑娘,你瞅瞅,我儿子这胳膊细的,一点不比小平安当年好啊,你怎么忍心?”
阮秀板着脸点头道:“我忍心的。”
妇人们一个个呆若木鸡。
一位妇人回过神,轻声道:“咱们不跟她聊,就找陈平安,他要是好意思抠抠搜搜,我们就戳他的脊梁骨,看他还要不要名声了。”
其余两位妇人点点头,这个法子肯定可行,一人眉飞色舞,压低嗓音笑道:“陈平安最怕别人说他爹娘的不好了,这个最管用。”
“滚!”
阮秀伸出一根手指,指向泥瓶巷一端,面无表情道:“要不然我就打死你们。”
(遇上这种还能怎么办?有时候是真的气)
(见不得别人好的,升米恩斗米仇的,阴阳怪气的,也就是没遇上秀秀,不然打死了事)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后来石柔有天察觉到了端倪,便开解裴钱,说市井坊间也好,庙堂江湖也罢,有几人是真正见得别人好的,有肯定有,却少。当面见着了,奉承你,说你的好话,转过头去,在背地里嚼舌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面还好,背地里、网络上、、、、不说了,大早上多想想好的)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尤其是裴钱又想起,有一年帮着师父给他爹娘坟头去祭奠,走回小镇的时候,半路遇见了上山的老妇人,当裴钱回头望去,老妇人好像就是在师父爹娘坟头那边站着,正弯腰将装着糯米糕、熏豆腐的盘子放在坟前。
裴钱嗑着瓜子,咧嘴一笑。
第92章 小竹箱
有一天黄昏,一行人远远经过一片绿意葱葱的山间竹林,红棉袄小姑娘扯了扯陈平安袖子,伸手指向那边,小声问道:“小师叔,竹林哦,好看吧?”
忙着赶路的少年嗯了一声,继续埋头赶路,因为他们马上就要见到阿良所谓的驿路了,大骊朝廷的官道。
小姑娘默不作声,颠了颠身后的背篓,仍然紧紧跟在少年身后。
夜里睡在朱鹿搭起的狭窄牛皮小帐篷里,小姑娘想起一事,撅了噘嘴,有些委屈,最后告诉自己小师叔已经很好啦很好啦。然后沉沉睡去。
第二天清晨,睡眼惺忪的小姑娘不敢贪睡,怕耽误了小师叔的既定行程,自己迅速穿好衣裳,穿上那双小师叔帮她做的草鞋,结果小姑娘刚钻出帐篷,整个人就呆住了。
就在帐篷外,放着一只漂漂亮亮的绿竹小书箱。
小姑娘愣了很久,然后一下子就嚎啕大哭起来。
忙了一晚上的少年正在远处昏睡,被哭声惊醒后,赶紧起身跑过去,站在小姑娘身前,陈平安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摸着脑袋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本以为小丫头天一亮看到小竹箱后,会高兴呢。
看到李宝瓶这么伤心,陈平安真是心疼得厉害。
小姑娘闭着眼睛哭了很久,睁眼看到陈平安之后,一下子止住哭声,快步跑到他身前,狠狠抱住陈平安,哽咽道:“小师叔,对不起!”
陈平安只好轻轻拍着小姑娘的脑袋,“不哭不哭。”
小姑娘只是哭,伤心坏了。
陈平安柔声道:“不喜欢小竹箱?是小师叔做得不好看?没事没事,下次可以改样子,没办法,小师叔以前只见过一次小书箱,以后到了外边的热闹地方,再见着了好看的书箱,你告诉小师叔……”
小姑娘抬起头,满脸泪水,“喜欢!没有比这个更喜欢了!”
可似乎越是喜欢,小姑娘就越觉得自己没良心,越对自己的小师叔心怀愧疚,蹲在地上抽泣起来,不敢看小师叔。
陈平安想到昨天阿良的言语,一下子想明白了,蹲下身,摸着小姑娘的脑袋,轻声道:“李宝瓶,知道吗?小师叔能够陪你一起远游求学,真的很高兴,只是以前没有跟你说过,所以现在小师叔跟你说了,如果你还能喜欢这个不值钱的小竹子书箱,那小师叔就更开心了,真的,不骗你。”
小姑娘缓缓抬起头,但是双手还是蒙住脸,她只敢露出指缝,悄悄露出那双灵气盎然的眼眸,怯生生抽泣道:“小师叔不骗人?”
少年眼神清澈,点头道:“小师叔也会骗人,但是不骗李宝瓶。”
小姑娘迅速拿开手,笑容灿烂。
又是少年印象里的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了。
所以少年也很笑容灿烂。
有些人心如花木,皆向阳而生。
小师叔和小姑娘尤为如此。
(有些人心如花木,皆向阳而生。)
(本来只想贴上面这一句,可小宝瓶太懂事了,就没忍住)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出了草头铺子,陈平安没有直接把裴钱送回压岁铺子,而是带着裴钱开始逛街,沿着骑龙巷那条台阶,一直走上去,然后绕路,走过大街小巷,去了刘羡阳家的祖宅,开了门,陈平安拿起扫帚开始清扫,裴钱对这里不陌生,当年在红烛镇分开,师父给了他一串钥匙,其中就有这儿,隔三岔五,就要跟着粉裙女童,一起来打扫一遍,那次离别,师父还专门叮嘱她不许乱动屋子里边的东西,当时她还有些小伤心来着,便询问粉裙女童有没有给师父这般说过,粉裙女童一犹豫,裴钱就知道没有了,便蹲坐在门槛上,惆怅了很久,由着粉裙女童独自忙活去,裴钱说自己翻看了黄历,今天她没力气。 今儿不一样了,师父扫地,她不用翻黄历看时辰,就晓得今儿有浑身的气力,跑去灶房那边,拎了水桶抹布,从还剩下些水的水缸那边勺了水,帮着在屋子里边擦桌凳橱窗。陈平安便笑着与裴钱说了许多故事,早年是怎么跟刘羡阳上山下水的,下套子抓野物,做弹弓、做弓箭,摸鱼逮鸟捕蛇,趣事多多。 (裴钱你也是,你师父还不了解你啊,不叮嘱一句怎么放心) (不行了,裴钱合集得尽快了,太可爱了)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鸡鸣即起,洒扫庭院,内外整洁。关锁门户,亲自检点,君子三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器具质且洁,瓦罐胜金玉。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出自《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陈平安点头道:“那就先说一个大道理。既是说给你听的,也是师父说给自己听的,所以你暂时不懂也没关系。怎么说呢,我们每天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真的就只是几句话几件事吗?不是的,这些言语和事情,一条条线,聚拢在一起,就像西边大山里边的溪涧,最后变成了龙须河,铁符江。这条江河,就像是我们每个人最根本的立身之本,是一条藏在我们心里边的主要脉络,会决定了我们人生最大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条脉络长河,既可以容纳很多鱼虾啊螃蟹啊,水草啊石头啊,但是有些时候,也会干涸,但是又可能会发洪水,说不准,因为太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所以你刚背诵的文章里边,说了君子三省,其实儒家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克己复礼,师父后来阅读文人笔札的时候,还看到有位在桐叶洲被誉为千古完人的大儒,专门打造了一块匾额,题写了‘制怒’二字。我想如果做到了这些,心境上,就不会洪水滔天,遇桥冲桥,遇堤决堤,淹没两岸道路。” 第418章 几座天下几个人 陈平安一边走一边在身前随手画出一条线,“打个比方,这我们每个人人生道路的一条线,来龙去脉,我们所有的心性、心境和道理、认知,都会不由自主地往这条线靠拢,除了书院夫子和先生,绝大部分人有一天,都会与读书、书籍和圣贤道理,表面上愈行愈远,但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脉络,却可能早就存在了一条线,之后的人生,都会按照这条脉络前行,甚至连自己都不清楚,但是这条线对我们的影响,会伴随一生。” 然后陈平安在那条线的前端,周围画了一个圆圈,“我走过的路比较远,认识了很多的人,又了解你的心性,所以我可以与老夫子说情,让你今晚不遵守夜禁,却免去责罚,但是你自己却不行,因为你现在的自由……比我要小很多,你还没有办法去跟‘规矩’较劲,因为你还不懂真正的规矩。” 李槐直愣愣盯着陈平安,突然哭丧着脸,“听是听不太懂的,我只能勉强记住,陈平安,我怎么觉得你是要离开书院了啊?听着像是在交代遗言啊?” 两人已经走到李槐学舍附近,陈平安一脚踹在李槐屁股上,气笑道:“滚蛋。” (立身之本的脉络)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陈平安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做事需要讲究盈亏,做人可不能如此。既然跟了我这么个师父,就得吃这份苦头。” 裴钱笑道:“这算什么苦头?” 陈平安转头望去,看到裴钱嗑完后的瓜子壳都放在一直手心上,与自己如出一辙,自然而然。 第24章 相赠 齐静春笑道:“也无需对小镇心存忌讳,以后……过不了多久,应该就再没有那些算计了。如果你想要二三十年安稳日子,不妨就在这里找个姑娘娶了,成家立业便是。如果想要去小镇之外,见识一下真正的天地景象,也是好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读书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你以后就会发现,在小镇上是读书难,走路容易,到了外头,很多读书人是买书、看书、藏书都很容易,可就是不喜欢走远路,嫌吃苦,所谓的负笈游学,不过是乘车郊游罢了。” 少年惊讶道:“齐先生,走路也算吃苦?” (这算什么苦头?) (只是吃过了太多苦头的平安,连小苦头都不舍得给裴钱吃,小女孩就去做她想做的事吧)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裴钱挠挠头,“师父,脑壳疼唉。” (以前看裴钱说话就觉得很像一个人,现在“脑壳疼”也出来了,口头禅都一模一样,怪不得我觉得熟)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裴钱如释重负,还好,师父没要求他跑去黄庭啊、大骊京城啊这么远的地方,保证道:“么的问题!那我就带上足够的干粮和瓜子!” 陈平安一板栗砸下去。 裴钱赶紧忍着疼,不忘捂住手,免得那些瓜子壳掉在地上。 第418章 几座天下几个人 裴钱手持行山杖,念叨了一句开场白,“我是一位铁血残酷的江湖人。” 李槐有样学样,“我是一位么得慈悲心肠的杀手,我杀人不眨眼,我在江湖上掀起血雨腥风……” (么的么的) (忍疼不忘捂手)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裴钱以拳击掌,“师父,你这套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剑术,比我的疯魔剑法还要强上一筹!了不得,了不得!” 陈平安丢了树枝,笑道:“这就是你的疯魔剑法啊。” 裴钱眨了眨眼睛,“天底下还有不会打到自己的疯魔剑法?” 陈平安忍俊不禁,想了想,难得有些玩心,笑道:“看好了,还有一招。” 裴钱立即深呼吸一口气,双掌缓缓向下,摆出一个气沉丹田的架势,“师父请出招!” 陈平安瞥了眼地上的树枝,双指并拢,身形一个骤然拧转向前,大袖飘摇,地上那根树枝如飞剑被以气驾驭,画弧而掠,当陈平安站定后,手指向一处,“走你!” 那根树枝如一把长剑,直直钉入远处墙壁上。 裴钱捧腹大笑。 师父这不还是学她嘛。 哪有师父偷学弟子的看家本领唉。 陈平安哈哈大笑,带着蹦蹦跳跳的裴钱返回骑龙巷,裴钱突然跑回去,从墙壁上拔出那根树枝,说这把神兵利器,她要好好珍藏起来。 第398章 天底下最不怕之事 裴钱错愕,随即有些不舍,辛辛苦苦才抓到的,便问道:“师父,能不能养肥了再杀了吃?我找根长绳子绑住它,一路上我带着它好嘞。” 陈平安摆摆手,“真想吃肉,回头让朱敛给你抓只野猪。” 裴钱想了想,还是一笔稳赚买卖,放了就放了吧,点了点头,深呼吸一口气,身体旋转一圈,将手中野兔使劲丢掷出去,嗖一下,不知是幸运还是可怜的野兔瞬间没影儿,“飞吧,小老弟!” (好一招“走你!”) (是学的这里吗,印象里好像裴钱也甩出过竹杖?有点模糊了)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当年在另外一条小街上,也曾有一大一小并肩而行,只是相较于他和裴钱的师徒名分,那一次,什么都没有,只有下着雨。 陈平安就这样看着小巷,好像看着当年那“两人”朝自己缓缓走来。 第169章 来个能打的 最后一次见到齐先生,是李二偷偷躲在杨家铺子侧房,那天小街上下着雨,那一次,齐先生撑着伞,跟人并肩同行,伞本来就不大,还倾斜给了那个叫陈平安的泥瓶巷少年,两人聊着天,少年侧身仰起头,笑着说好,先生则侧身低下头,满脸笑意。 李二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不……孤单的齐先生。 第326章 小巷中 有一天清晨,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孩拎着不知是井水还是雨水的半桶水,满脸谄媚,回到院子后跟陈平安说学塾开了。 陈平安这一天,撑着油纸伞,陪着曹晴朗一起去学塾。 两人走在小巷中。 原本待在屋檐下躲雨的枯瘦小女孩,小跑到院门口,她看到陈平安撑着那把雨伞,悄悄歪斜向那个曹晴朗,两人好像聊着天,曹晴朗说得多一些,陈平安就微微笑着,看着曹晴朗。 她在院门口站了很久。 (小女孩终于不用再站在门口) (裴钱得遇陈平安,何其幸也。平安得遇齐先生,何其幸也。) (反之亦然,裴钱也带给了平安更多美好。对世界再失望又如何,你还有宁姚,还有裴钱,还有落魄山这个家和家里的人,倦了累了,回来便是)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陈平安,赤子之心,不是一味单纯,把复杂的世道,想得很简单。而是你知道了很多很多,世事,人情,规矩,道理。最终你还是愿意坚持当个好人,哪怕亲身经历了很多,突然觉得好人好像没好报,可你还是会默默告诉自己,愿意承受这份后果,坏人混得再好,那也是坏人,那终究是不对的。” 第266章 磨损心中万古刀 少年当时的醉话酒话是:齐先生,我想明白了,对世界不要失去希望,除了一定要好好活着之外,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当我们对这个世界给予善意后,如果非但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甚至只有恶意,这个时候,能够不失望,才是真正的希望。齐先生,我现在道理已经想明白了,但是暂时还做不到,我喝过了酒,明天就努力…… (好像好人没好报,恶人也没恶报。。。) (不过又怎样,恶人或许会因为有恶报而收敛,好人有几个在乎好报?扪心自问吧,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但是武庙之内,一股浓郁武运如瀑布倾泻而下,雾霭弥漫。 第418章 几座天下几个人 当年在穿过剑气长城和倒悬山那道大门之时,破境跻身第五境的曹慈,在经过中土一座小国的时候,像往常那般练拳而已,就无声无息地跻身了第六境。 一身浩浩荡荡的浓郁武运,流散四方,邻近一座武庙给撑得摇摇欲坠,武运继续如洪水流淌,竟然就直接使得这一国武运壮大无数。 (两人的五破六)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崔诚突然神色肃穆起来,自言自语道:“小子,千万别怕闹大,武夫也好,剑修也罢,无论你再怎么讲理,可这份心气总得有吧?” (看到有人在说老爷子哪来的自信说平安以后要胜过曹慈,还说老爷子怂的连出拳都不敢。。。长辈对晚辈的期望都不应该了,是不是也得回家问问望子成龙的父母哪来的自信?真是无语,既然眼里看不到什么美好,那就真说不到一起了,就是觉得白给他找了那段原文,浪费时间)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她那一双眼眸,仿佛福地洞天的日月争辉。 陈平安将那颗武运凝聚而成的珠子放在裴钱手心,一闪而逝。 天地归于寂静。 裴钱突然打了个饱嗝,呆呆道:“师父,这是啥?” 第366章 剑灵往北,左右往南 至于这个黑炭小闺女眼睛里的古怪,她的出身和眼界,使得她比谁都更清楚其中的门道。 这番气象,叫做眼蕴日月。 当然不是浩然天下的“正统”日月,而是某些洞天福地的日月精粹,可即便如此,九境武夫,或是陆地神仙,仍是都没办法承受这份滔天福运。 小姑娘为何安然无恙,她不感兴趣,什么奇怪之事、神异之人,不曾见过?多到早已麻木了。仅是死在那把老剑条下的,就不计其数。 (日出东海,万里熔金。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武运胚子也名不虚传,滔天福运尽管来,吃得下才是裴钱的本事)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这会儿去,刚好可以吃上老嬷嬷的一碗冬笋炒肉,再请宋老前辈吃上一顿火锅。 第220章 山水印 背负剑匣腰悬葫芦的少年,就那么倒退着跑去,再一次跟老妪挥手告别,“婆婆,春笋炒肉做得好吃极了!下次我还来啊!” 老妪站在门口,笑容温暖,看着那个沐浴在阳光里的少年,轻轻唉了一声。 第380章 离别之后又有重逢 徐远霞突然说道:“你这次北去,如果有机会路过彩衣国梳水国,别忘了看一看宋老剑圣,胭脂郡那对孩子,当然还有当初那座鬼宅夫妇。” 陈平安笑道:“这是当然。我还要回请宋老前辈一顿火锅,再看看那对孩子修行顺不顺利,最后还要去那栋老宅,尝一尝老婆婆的笋干炖肉。” (这次去只能吃到冬笋和火锅了) (为什么能成为朋友,这就是理由吧) ■第466章 收武运吃珠子 裴钱其实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师父莫名其妙来了又走了,她双手负后,走到柜台后,看着那个还抱头蹲在地上的女鬼,裴钱跳上小板凳,有些无聊,从袖子里拿出一张黄纸符箓,拍在自己额头上,然后转头对石柔说道:“胆小鬼!” (熟悉的符纸终于又出现了)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山外小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