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自古饮者最难醉 看点
【天下拳法】武夫横练一口气,只求纯粹二字,大都走了至刚至强的路子,往往很难达到至柔的境界。山上道家子弟练拳,说的不就是张山峰,当年最得意的读书人称赞张山峰一身拳意,可为天下武夫开辟一条路,指的就是太极拳的至柔,可另辟蹊径至大道。
【书简湖问心局】对于崔诚而言,武夫只求无愧天地,出最快的拳,不被道理所束缚,所以始终如一,杀掉顾璨是最好的选择。但无论陈平安是不是一个出拳的武夫,他都是那个陋巷里的少年,对于陈平安来说,杀了顾璨,自己的道理会更坚韧无错,脚下的路会更好走,但却否定了那个一切开始的地方。书简湖三年,当然是个费力不讨好的选择,甚至也是一个不怎么能称得上对的选择,但是他陈平安的选择,选择去改变书简湖的世道,选择去教顾璨向善。至于之后的好坏,再去看。事实上,书中已经有了答案,最得意、白泽都愿意出山,只不过平安不自知罢了,所以他要崔诚多活个千百年再去看看书简湖的变化,因为此举非一日之功而能显现的。杀了顾璨,确实容易,但难过心关,如崔诚所言,确实可以走到一定的高度,但也仅此而已。因为那时的陈平安已不是泥瓶巷的陈平安了,陈平安不会为了自己的所谓的大道而舍弃情字,没有情字,何谈最基本的人性,那就真是可以吃着冷猪头肉的道德圣人了!哪里可以配得上仗剑走天下,替老剑条与这个天下去说说一些道理?
陈平安一直都知道这不是最省力也不是最对的选择,但无论道理辨不辨亲疏,陈平安愿意且能够做出的,其实只有这一个选择而已。
所以或许陈平安是一个好人,但从来都不是一个道德圣人,像道德圣人,那不过是这世上的聪明人太多了,所以如陈平安这般只是发乎本心的从善,反而显得“愚蠢”而稀有。
【世道好坏,众生善恶】一时胜负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行恶易,行善难,但人性终究会有发光的时候,所以当那一点人性光芒照亮了千年暗室,一直忽视人性只求神性的神道就被推翻了。只可惜哪怕修道之人长生,仍是等不到看不到万古道理的胜负,所以只能争一时胜负。只求修力,修那身份、权势和修为。但是儒家讲人性,无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终究是善恶皆有,而放大恶念,永远比放大善心要容易,因为行善需要拿起与背负,而行恶只要放下就好了。
三教百家给了众生登山修道的机会,行恶易的人登山修力,行恶就越容易,或许这才是世道看起来越来越不好的原因,还没有那么不好,只是在山顶的人还在从善,儒家讲问心,但问心容易,知行合一难,人心难测,善恶难衡量,当三教的“不精确”越来越显露出弊端,就是术家得天下的时候了(其实就是现在)
【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书生的蠢坏在于,哪怕武夫统一山河,前者也不会真正认可后者的功绩,看见了恶,就全然不见善。陈平安一直在追求程序正义,但也没有否定结果正义,这正是崔瀺愿意见他的理由。因为崔瀺一直在“以不好的手段追求一个极其难得的结果”,是结果正义,而不只是陈平安,如果让齐静春,阿良去选择,他们会去做崔瀺做的事,但过程与方法必然不同,他们和书生不同在于,哪怕不赞同,也不会完全摒弃与否定。所以齐静春只是看着崔瀺,所以阿良哪怕再为齐静春不值,也还是给宋正醇留下了三年寿命,使得大骊铁蹄南下的速度加快,从某方面来说,甚至是帮了崔瀺一把。
一般来说,结果正义只在执法者手中才会是真正的正义,而“凑巧”的是,某种意义上,崔瀺就是执法者。
【天下大势】
前文一直有预判,大致是差不多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书简湖一局中的一位老书生,指大骊将士责骂那一片段否?简而言之,就是崔瀺做得不对,做事太过功利,手段不堪,因大骊铁骑所过之处,确实是哀鸿遍野,遍地义士群起而攻之。虽然最终目的的确是好的,为了自己所预判的将来必定发生的大势:妖族未来侵浩然天下,先占桐叶,再攻宝瓶,继入北俱芦,后袭皑皑。以他的判断来看,桐叶肯定是凉了,那么宝瓶洲接下来就会首当其冲,在如此情况下,迅速整合一洲的资源,以抗妖族的入侵成为首要任务。不得不说崔巉的想法确实很好,但结果却充满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个也正如前文老秀才曾说过的四字批语:风中楼阁。可以设想下,按照崔瀺的做法,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整合一洲的资源,但外有强敌,内有隐忧,可能妖族未全力以攻,内部就已经崩溃,何谈抵抗妖族。只不过是会延缓些妖族进攻步伐罢了。
桐叶洲,道祖的青牛化身老道人要和道祖论道,留下了一洲陆沉的谶语,其实根本不用猜测,桐叶洲表面上的安宁都是老道人的手笔,届时妖族会轻易占据桐叶洲。
为什么崔瀺当日会说桐叶洲只有荀渊一个聪明人?因为只有荀渊选择了在宝瓶洲建立下宗。
宝瓶洲地小势弱,北俱芦洲剑修尽出,皑皑洲商贾横行,哪里是浩然天下关门打狗,分明是妖族徐徐图之,八方汇聚之势。
但有崔瀺在的宝瓶洲,成了最大的变数。一地?一国?一洲?这才是文圣首徒该有的气魄,崔瀺和齐静春的棋盘,一直都在整个天下,或者说,两座天下。
陆抬曾告诉陈平安要坚守一地,成中流砥柱。现在看来,未必就是落魄山,还有可能是老龙城。而如果哪一天,老龙城没有守住,崔瀺为天下人对抗妖族的心,甚至都不会有几人知道。
所以崔东山当日知道崔瀺真正所想的时候,才会那般震撼。崔东山愿意尽心尽力做事,当然是为了先生和自己有一处心安之地,但未必没有对崔瀺的认可在内。
齐静春来宝瓶洲非是掣肘崔瀺,而是在减损。作为同门师兄弟,他很清楚崔瀺的目的所在,也必然清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崔瀺将会如何做,所以他也来到宝瓶洲,只是想在这一过程中,很用心的去做一些事,起码可以在整合宝瓶洲的过程少错,也可以改错,当错发生的时候,也可以去补救一二。这与陈平安在书简湖所作所为,何其相似,果是一脉相承。
那么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阿良没有痛下杀手,反而留大骊皇帝三年的寿命,因为阿良看的也很远,很清楚未来大势。阿良虽未与崔瀺有一言谈及此事,但却留给了大骊一定的时间,先整肃内部,防止内乱的发生,给大骊,以及崔瀺时间去整合一洲的资源。阿良出拳出“刀”畅快么,现在看来,其中艰辛,唯有自知。
那么也就可以明白崔东山之问,杀一人而救万人这个话题了,两兔子共谋之事,就是一统宝瓶,前文有述,不再细表。但二人还是有些不同了,毕竟崔东山请教之时,确实是诚心以问。
【传道者崔瀺】与崔东山不同,崔瀺不会去为陈平安如何考虑,但正因为不会考虑,才会将这些天下大势摆在其面前,沧海横流,变动将至,路怎么走不是慢慢想就可以的。
因为崔瀺不会在意陈平安的感受,所以更显得醍醐灌顶。从齐先生,到阿良,到左右,到崔东山,如今终于到了崔瀺。
陈平安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有齐静春告诉自己不要对世界失望,有阿良传授剑术功法,告诉自己什么是强者出拳向更强者,有左右护道讲理,也有崔瀺提醒自己,大势之下,想好自己的路怎么走,哪怕会让一些人失望。
天下兴亡,关崔瀺何事?笑话哪里只是陈淳安,陈清都,阿良,齐静春这些人有?崔瀺其实才是一个最大的“笑话”,为天下谋而无人知。
哪怕崔瀺此人真的不怎么样,我觉得此刻,他是当得起陈平安的一声“师兄”的。
崔瀺与齐静春的道争,却是君子之争,书简湖设局,考验平安心性,有拔苗助长之嫌,但也确实是好事,坏事提前,不然局面会更加不堪。对于崔瀺来说,他看与老齐一脉相承的陈平安,经不经得住考验罢了,经不住,道心破碎,泯然众人;经得住说与天下大势、诸家学问弊漏之处与你听,算得上是一种提点。
一饮一啄之间,自是我崔瀺的格局在此。
当年大师兄崔瀺,博学多才,曾代师授课。
【有酒有剑的江湖】剑术已成君罢去,有蛟龙处斩蛟龙。陈平安的心境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不再只想细细琢磨慢慢走,拖泥带水,而是终于能默念一声剑来,出拳再出剑。天下兴亡大势?来便是,我陈平安一剑足矣。
【先生弟子】崔东山千里急行,匆匆北归,只为见先生一面。崔东山总是几句话不离先生,一想到先生没有自己在身边照顾就心痛的崔东山,哪里是无聊耍宝,那分明是最真情的流露。
有这样一位学生,真的可以说是陈平安的幸运了,只希望不要弟子见了先生,先生却没有见到弟子才好。
江湖没什么好的,但需我当不仁不让之时,我自愿意做那个饮者难醉之人,被聪明之人看作傻子之人。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
【天下拳法】武夫横练一口气,只求纯粹二字,大都走了至刚至强的路子,往往很难达到至柔的境界。山上道家子弟练拳,说的不就是张山峰,当年最得意的读书人称赞张山峰一身拳意,可为天下武夫开辟一条路,指的就是太极拳的至柔,可另辟蹊径至大道。
【书简湖问心局】对于崔诚而言,武夫只求无愧天地,出最快的拳,不被道理所束缚,所以始终如一,杀掉顾璨是最好的选择。但无论陈平安是不是一个出拳的武夫,他都是那个陋巷里的少年,对于陈平安来说,杀了顾璨,自己的道理会更坚韧无错,脚下的路会更好走,但却否定了那个一切开始的地方。书简湖三年,当然是个费力不讨好的选择,甚至也是一个不怎么能称得上对的选择,但是他陈平安的选择,选择去改变书简湖的世道,选择去教顾璨向善。至于之后的好坏,再去看。事实上,书中已经有了答案,最得意、白泽都愿意出山,只不过平安不自知罢了,所以他要崔诚多活个千百年再去看看书简湖的变化,因为此举非一日之功而能显现的。杀了顾璨,确实容易,但难过心关,如崔诚所言,确实可以走到一定的高度,但也仅此而已。因为那时的陈平安已不是泥瓶巷的陈平安了,陈平安不会为了自己的所谓的大道而舍弃情字,没有情字,何谈最基本的人性,那就真是可以吃着冷猪头肉的道德圣人了!哪里可以配得上仗剑走天下,替老剑条与这个天下去说说一些道理?
陈平安一直都知道这不是最省力也不是最对的选择,但无论道理辨不辨亲疏,陈平安愿意且能够做出的,其实只有这一个选择而已。
所以或许陈平安是一个好人,但从来都不是一个道德圣人,像道德圣人,那不过是这世上的聪明人太多了,所以如陈平安这般只是发乎本心的从善,反而显得“愚蠢”而稀有。
【世道好坏,众生善恶】一时胜负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行恶易,行善难,但人性终究会有发光的时候,所以当那一点人性光芒照亮了千年暗室,一直忽视人性只求神性的神道就被推翻了。只可惜哪怕修道之人长生,仍是等不到看不到万古道理的胜负,所以只能争一时胜负。只求修力,修那身份、权势和修为。但是儒家讲人性,无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终究是善恶皆有,而放大恶念,永远比放大善心要容易,因为行善需要拿起与背负,而行恶只要放下就好了。
三教百家给了众生登山修道的机会,行恶易的人登山修力,行恶就越容易,或许这才是世道看起来越来越不好的原因,还没有那么不好,只是在山顶的人还在从善,儒家讲问心,但问心容易,知行合一难,人心难测,善恶难衡量,当三教的“不精确”越来越显露出弊端,就是术家得天下的时候了(其实就是现在)
【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书生的蠢坏在于,哪怕武夫统一山河,前者也不会真正认可后者的功绩,看见了恶,就全然不见善。陈平安一直在追求程序正义,但也没有否定结果正义,这正是崔瀺愿意见他的理由。因为崔瀺一直在“以不好的手段追求一个极其难得的结果”,是结果正义,而不只是陈平安,如果让齐静春,阿良去选择,他们会去做崔瀺做的事,但过程与方法必然不同,他们和书生不同在于,哪怕不赞同,也不会完全摒弃与否定。所以齐静春只是看着崔瀺,所以阿良哪怕再为齐静春不值,也还是给宋正醇留下了三年寿命,使得大骊铁蹄南下的速度加快,从某方面来说,甚至是帮了崔瀺一把。
一般来说,结果正义只在执法者手中才会是真正的正义,而“凑巧”的是,某种意义上,崔瀺就是执法者。
【天下大势】
前文一直有预判,大致是差不多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书简湖一局中的一位老书生,指大骊将士责骂那一片段否?简而言之,就是崔瀺做得不对,做事太过功利,手段不堪,因大骊铁骑所过之处,确实是哀鸿遍野,遍地义士群起而攻之。虽然最终目的的确是好的,为了自己所预判的将来必定发生的大势:妖族未来侵浩然天下,先占桐叶,再攻宝瓶,继入北俱芦,后袭皑皑。以他的判断来看,桐叶肯定是凉了,那么宝瓶洲接下来就会首当其冲,在如此情况下,迅速整合一洲的资源,以抗妖族的入侵成为首要任务。不得不说崔巉的想法确实很好,但结果却充满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个也正如前文老秀才曾说过的四字批语:风中楼阁。可以设想下,按照崔瀺的做法,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整合一洲的资源,但外有强敌,内有隐忧,可能妖族未全力以攻,内部就已经崩溃,何谈抵抗妖族。只不过是会延缓些妖族进攻步伐罢了。
桐叶洲,道祖的青牛化身老道人要和道祖论道,留下了一洲陆沉的谶语,其实根本不用猜测,桐叶洲表面上的安宁都是老道人的手笔,届时妖族会轻易占据桐叶洲。
为什么崔瀺当日会说桐叶洲只有荀渊一个聪明人?因为只有荀渊选择了在宝瓶洲建立下宗。
宝瓶洲地小势弱,北俱芦洲剑修尽出,皑皑洲商贾横行,哪里是浩然天下关门打狗,分明是妖族徐徐图之,八方汇聚之势。
但有崔瀺在的宝瓶洲,成了最大的变数。一地?一国?一洲?这才是文圣首徒该有的气魄,崔瀺和齐静春的棋盘,一直都在整个天下,或者说,两座天下。
陆抬曾告诉陈平安要坚守一地,成中流砥柱。现在看来,未必就是落魄山,还有可能是老龙城。而如果哪一天,老龙城没有守住,崔瀺为天下人对抗妖族的心,甚至都不会有几人知道。
所以崔东山当日知道崔瀺真正所想的时候,才会那般震撼。崔东山愿意尽心尽力做事,当然是为了先生和自己有一处心安之地,但未必没有对崔瀺的认可在内。
齐静春来宝瓶洲非是掣肘崔瀺,而是在减损。作为同门师兄弟,他很清楚崔瀺的目的所在,也必然清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崔瀺将会如何做,所以他也来到宝瓶洲,只是想在这一过程中,很用心的去做一些事,起码可以在整合宝瓶洲的过程少错,也可以改错,当错发生的时候,也可以去补救一二。这与陈平安在书简湖所作所为,何其相似,果是一脉相承。
那么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阿良没有痛下杀手,反而留大骊皇帝三年的寿命,因为阿良看的也很远,很清楚未来大势。阿良虽未与崔瀺有一言谈及此事,但却留给了大骊一定的时间,先整肃内部,防止内乱的发生,给大骊,以及崔瀺时间去整合一洲的资源。阿良出拳出“刀”畅快么,现在看来,其中艰辛,唯有自知。
那么也就可以明白崔东山之问,杀一人而救万人这个话题了,两兔子共谋之事,就是一统宝瓶,前文有述,不再细表。但二人还是有些不同了,毕竟崔东山请教之时,确实是诚心以问。
【传道者崔瀺】与崔东山不同,崔瀺不会去为陈平安如何考虑,但正因为不会考虑,才会将这些天下大势摆在其面前,沧海横流,变动将至,路怎么走不是慢慢想就可以的。
因为崔瀺不会在意陈平安的感受,所以更显得醍醐灌顶。从齐先生,到阿良,到左右,到崔东山,如今终于到了崔瀺。
陈平安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有齐静春告诉自己不要对世界失望,有阿良传授剑术功法,告诉自己什么是强者出拳向更强者,有左右护道讲理,也有崔瀺提醒自己,大势之下,想好自己的路怎么走,哪怕会让一些人失望。
天下兴亡,关崔瀺何事?笑话哪里只是陈淳安,陈清都,阿良,齐静春这些人有?崔瀺其实才是一个最大的“笑话”,为天下谋而无人知。
哪怕崔瀺此人真的不怎么样,我觉得此刻,他是当得起陈平安的一声“师兄”的。
崔瀺与齐静春的道争,却是君子之争,书简湖设局,考验平安心性,有拔苗助长之嫌,但也确实是好事,坏事提前,不然局面会更加不堪。对于崔瀺来说,他看与老齐一脉相承的陈平安,经不经得住考验罢了,经不住,道心破碎,泯然众人;经得住说与天下大势、诸家学问弊漏之处与你听,算得上是一种提点。
一饮一啄之间,自是我崔瀺的格局在此。
当年大师兄崔瀺,博学多才,曾代师授课。
【有酒有剑的江湖】剑术已成君罢去,有蛟龙处斩蛟龙。陈平安的心境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不再只想细细琢磨慢慢走,拖泥带水,而是终于能默念一声剑来,出拳再出剑。天下兴亡大势?来便是,我陈平安一剑足矣。
【先生弟子】崔东山千里急行,匆匆北归,只为见先生一面。崔东山总是几句话不离先生,一想到先生没有自己在身边照顾就心痛的崔东山,哪里是无聊耍宝,那分明是最真情的流露。
有这样一位学生,真的可以说是陈平安的幸运了,只希望不要弟子见了先生,先生却没有见到弟子才好。
江湖没什么好的,但需我当不仁不让之时,我自愿意做那个饮者难醉之人,被聪明之人看作傻子之人。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