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重富国强兵,小宝瓶曾说:法必儒出。所以章节名就可解了。
之前说陈平安“钓鱼执法”,不曾想,这位金丹修士,才是真正的钓鱼执法。此人正是青鸾国大都督韦谅。或许这三百年来世袭罔替的“铁杆庄稼”大都督,一直只是一人而已。这样的大都督,会被樵夫当作谪仙人,就更不足为奇了。
身为此次负责京师安危的大都督,在韦谅的心里,能不能杀死土牛尚在其次,在佛道之辩来临之际清理了这些山野散修才是首要。在一众散修和韦谅离去之后,前者便已经被后者在“分赃”之际或是直接打杀,或是露出大都督的身份收为幕僚了,比如吕。
韦谅会觉得陈平安是法家门生,是因为在他眼里,陈平安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准绳”,抛出金钱的举动更是与自己一般无二的“钓鱼执法”。所以韦谅会说,是该切磋切磋,但这时候韦谅所说的切磋,却未必是武力之争,而是“同为”法家门徒的法理之争,所以韦谅最后也没有出手,而是就此离去,因为早就见过张山峰和徐远霞的大都督知道,几人必然会再临大都督府。
而这也是为什么张徐二人早已将情况告知大都督府许久,却迟迟不见任何动静的原因。徐远霞会怀疑大都督府是这场风波的主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事实也正如他所料。
陈平安几人不仅救下土牛,更拿出丹药助其恢复,一路保驾护航,也难怪土牛会感激涕零。陈平安邀请土牛去往落魄山,既是土牛的造化,也是陈平安在为自己开宗立派做长远谋划了。徐远霞则依旧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将陈平安的顾虑一一点出。不过想来以地牛的与人为善,不会与陈平安生出什么龌龊,土牛多半是要去落魄山的,想到杏花小人当日所做之梦,一座山峰越来越高,莫不是地牛翻背使然?
再说魏羡几人,对陈平安来说,始终是仆从,而张山峰徐远霞才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所以陈平安可以听取两个朋友的意见,却对魏羡几人极其强硬。
正如还在小镇的时候所说的,陈平安不好说话的时候,会极其不好说话,以及要做陈平安的好朋友,很难。
陈平安一路走来。变化很大,成熟了很多,但有些东西,却是永远都不会变,陈平安依旧是那个陈平安。
关于君子武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之,文刀正是文人的文房重宝之一,其中书刀裁纸刀各有其用。可以说,君子武备,便是文人用的刀,放在这章,意思其实很显然,文人用刀不见血,却最是能杀人,指的正是法家门徒韦谅的这一场谋划,师父是散修的姜韫难怪会恼火,相比心有戚戚焉。
这一章既是填坑,将前文的地牛风波身后事交代清楚,也是在挖坑,宝瓶洲北有大骊雄踞,中部战事如火如荼,最南边的老龙城几大家开始北上,青鸾国怎能独善其身?青鸾唐氏举办的这一场佛道之辩,远不像表面那么平静,练气士齐聚,说不定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南部已然风雨将至,果然是天下未乱宝瓶乱!~
云林姜氏是宝瓶洲历史最悠久的豪阀之一,相传在上古时代,儒家刚刚成为浩然天下的正统,百废待兴,礼圣制定了最早的儒教规矩,姜氏出过数位大祝,即《大礼春官》中,与大史、大宰并列为六大天官之一,主掌祁神降福的各种祝词。
云林姜氏位于宝瓶洲东南部的大海之滨。
在从中土神洲迁徙宝瓶洲后的漫长岁月里,姜氏逐渐弃文从商。
截取前文,就是让大家看明白,苻家、姜家等势力,已经在打算图谋宝瓶洲东南部了,并整合势力北上。
云林姜为何从中土神洲来到小小的宝瓶洲,应该是因为内部倾轧,本身出自礼圣系,但亚圣系逐渐坐大!因而失势!或者是其祖上参加过三教辩论,输了?
从商了,就很有考究了,再加上韦大都督是法家(从他个人爱好来看,是亲近道家佛家的,臭名昭著的青词等),那么不问谁赢谁输,佛道两家必然有一家在青鸾国将会取代儒家。两家的结合看来也是为了在将来的大势之争中谋得先机。但从韦的手段来看,是真真的恶心。他的准绳是真的有点低了,已近恶法,偏偏还有点私心在内,这样操作起来,岂不是恶上加恶?
大胆猜测下,游历的李希圣会在这里出现么?
平安会用顺序与法家一辩么?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