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第一处讲道理,“怀璧其罪”前面还有一句“匹夫无罪”,错不在身怀重宝的人,而在那些恶人本就心存恶念。至圣先师用心良苦责备圣贤,但这不是人们纵容为恶而苛责善人“不小心”的理由。
佛道,五岳争香火,酒香也怕巷子深。修炼好内功的同时也需要多多宣传自身,放大名人效应,让香客得以瞻仰仙家风姿,沐浴浓郁文风,庙宇神祇在提高自身品牌上不遗余力的贴金,一次乘舟赴大隋书院,更像是参与了低价旅游购物团,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购物项目在向你招手。陈平安对于未来开宗立派有了更多的见识和参考,在香火一事上,有时由不得神灵摆架子,实属无奈。
言传不如身教重,在年幼时如果缺失了三观的合理传授,眼红他人起高楼,眼红他人得重宝。心有恶蛟约束不住,其他的,不过是借口。怀璧却招摇过市,刺激他人,亦是错。多日的跟随,石柔看待三人终于不是山上人嫌弃三人撩鹅逗狗、吝啬抠门,也会开口学顺序,小夫子耐心传心得。希望石柔未来也能归入陈平安麾下,潜心学习顺序一说,证得大道。
裴钱为什么不多赌几次灯火石,本章给出了答案,君子不夺人所好,行走江湖,见好就收。比起当初读书写字只为应付陈平安,如今的裴钱也能做到知行合一,如果让老秀才看到,一定又会喊一声小善了。
成功面基的三人行,元婴镜玉面小郎君一如既往高冷霸气,仙人境小飞升随和却在关键时刻为朋友鼎力相助,成功斡旋神诰宗与蜂尾巷野修之间的金身碎片归属问题,双方之间没有心生嫌隙,小飞升功莫大焉。虽然是一起看直播一起打赏的志同道合之人,却在结交朋友上不看境界,交人交心,反倒是修行界的一股泥石流,难得干净。不得不说,这三位大修士相交全凭真性情,难能可贵。
儒家圣人开拓洞天福地,多少人折损大道根本甚至就此陨落。只道圣人难死,君子难活,不过是圣人之死,从来都鲜有人知罢了。
李槐看上去还是那个调皮捣蛋课业垫底的小屁孩,但有了那一场游历之后,明显要更加懂事与善解人意。草鞋,书箱,簪子,李槐最稀罕的三样东西都是陈平安所送,当被问及陈平安的时候,李槐明显有些惆怅,好像说好了要来看他们的陈平安,已经把他们忘了。
已经初露食牛之气的林守一,修道读书两不误,只是读儒家书籍,却修行道家符箓雷法,有些齐先生博采众长的风范。李槐怔怔出神,林守一也有些遗憾,当初磕磕碰碰的一群人,人心已散。
少年心性,总是难以捉摸,人人都记得那段旅程那个人,又都很默契地不去提起。其实人心未散,只是人未归。
其实回不去了,虽有遗憾,却不必一直挂怀,人总是会向前走,遇到更多的人。当初文圣门下的三个弟子,如今也是各奔东西甚至身死道消,但并不妨碍他们是老秀才的徒弟。
陈平安之于李槐林守一李宝瓶,与老秀才之于崔东山左右齐静春,虽然身份不同,但意义相同。
相比李槐林守一,谢谢于禄就不会想很多,谢谢只顾每日照料那独栋小院的一亩三分地,于禄则与同为皇子的高煊形影不离。高煊去林鹿书院当质子,前者没有陪同,大概是一人占了半国武运的于禄不想或不敢面对那些比他凄惨不知几分的卢氏余孽吧,毕竟心机深沉如于禄,也是不知费了多大心力才说服自己不去想那卢氏王朝。
总管借于禄之口说出了陈平安武道攀升不靠武运恩泽(总感觉是对上一篇看点的回应),也迟早会超过前者,殊不知放开手段一战,此时的于禄就已然不是陈平安的对手。毕竟练拳即是练剑的武夫,天下只有陈平安一人而已。
在从来不曾看得起陈平安的谢谢眼中,陈平安还是那个穿着草鞋的泥腿子少年,当她见到酒鬼剑仙陈平安,又该作何表情,作何感想?此时觉得,崔东山当初对谢谢于禄的惩戒,不无道理。
当初那个风风火火的小姑娘已经初长成,开始有人爱慕,但她还是那个心里记挂着小师叔的李宝瓶。也依旧让李槐惧怕不已,只是相比之前的动辄对李槐拳脚相加,李宝瓶在东山之巅对李槐的教训更有些女夫子气象。
一个师父,一个小师叔,两个抄书小姑娘,两个女小夫子,相见必然会很有趣。
李槐不愧是福运加身的人,上次写李二的名字李二到,如今写陈平安的名字,不久陈平安至书院门前。只是不知众人能否认出这个面容带笑的年轻剑仙。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认认真真的在心里想了千百遍,默默的又一笔一画的写了那人的名字,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再见?突然发现老大有讲童话故事的潜能了。
茅小冬很是遗憾上次未曾见到平安,此次见面,小冬也会想起那个让人如沐春风的同门吧,平安也会更多听闻齐先生的一些旧事吧。
读书未万卷,行路已万里。
夫子终归来,春风依旧在。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