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山曾言,陈平安这个人善线极低,恶线极高。所以在他的眼里善恶线之间的灰色地带很少,人在他眼中,基本非黑即白。而崔瀺恶线极低,善线极高,所以在崔瀺眼中人基本没有好坏之分,反正都是不好不坏的普通人,所以所有人都可用,在书简湖,有了那句,他陈平安也算圣人的反问。
崔瀺跟平安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崔瀺就显得很平和,在崔瀺眼中既然基本没有坏人,那么他做事也就没有什么顾及,前文东山算计魏礼,在他眼中也不算是在做坏事。
而陈平安就活的比较痛苦,尤其是书简湖,要不是有火龙道人帮忙,平安的身体情况会更糟。但是由于书简的洗礼,平安的学问最终落地,有了善恶六分图,而这个善恶六分图是平安把恶线压一下的关键,使平安更符合救世主的关键。一个眼中非黑即白的人,碰到的黑会极多,面对这种人,只有杀,但是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章提到一个点,让你们不主动害人有那么难吗。说明这种人是极多的。尤其是练气士,甚至可以说一半以上的练气士,都属于黑。
而善恶六分图让平安处事有了新的办法,那就是教化,尤其是顾璨这种中恶的人都有了被教化的可能。尤其是经过顾璨这个事情,平安知道怎么教化神人两分的人面。
就像是讲道理,圣贤的道理是好的,但是跟他们讲是讲不通的,因为不符合他们的心性。所以平安对杜俞,溪河神都是用他们的方法行事。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神经病一样,你正常的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你把自己的道理压到神经病的层次,神经病才能真正的理解你的道理。
而渠河神的两个婢女,一个对平安有善意,并且在只有自己清醒的情况下,自认会死,仍然告诉平安自己所知,这个是对平安的善意,或者说对世界的善意,相信世间有正义。而另一个,冒死也要替渠河神保守秘密,这个是忠义,对河神有善意。有善意的人平安当然不会动手。
这个小副本,我认为意义重大,很可能是本命瓷事件的一个预演,就像书简湖之前到书简湖,平安自己先经历旁观一些事情,道理先立起来,然后在书简湖,涉及到自身,有了道理落到泥瓶巷的最底层。而这一段,是在平安在此地是第一序列战力的时候,能压制恶蛟,坚守本心,进而到本命瓷涉及到自身的时候,也能用顺序,脉络仔细分辨本命瓷宗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诛首恶,这种行为能更符合本心,让自己的本心与道理更加相合。达到成为一个合格救世主的目的。
这里提及到一个摄魂的事情,结合前文顾璨长生桥没断,基本可以断定,炭雪应该被摄魂了。
好了,就这么多了。有想法的可以聊聊。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倒悬山崩
崔瀺跟平安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崔瀺就显得很平和,在崔瀺眼中既然基本没有坏人,那么他做事也就没有什么顾及,前文东山算计魏礼,在他眼中也不算是在做坏事。
而陈平安就活的比较痛苦,尤其是书简湖,要不是有火龙道人帮忙,平安的身体情况会更糟。但是由于书简的洗礼,平安的学问最终落地,有了善恶六分图,而这个善恶六分图是平安把恶线压一下的关键,使平安更符合救世主的关键。一个眼中非黑即白的人,碰到的黑会极多,面对这种人,只有杀,但是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章提到一个点,让你们不主动害人有那么难吗。说明这种人是极多的。尤其是练气士,甚至可以说一半以上的练气士,都属于黑。
而善恶六分图让平安处事有了新的办法,那就是教化,尤其是顾璨这种中恶的人都有了被教化的可能。尤其是经过顾璨这个事情,平安知道怎么教化神人两分的人面。
就像是讲道理,圣贤的道理是好的,但是跟他们讲是讲不通的,因为不符合他们的心性。所以平安对杜俞,溪河神都是用他们的方法行事。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神经病一样,你正常的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你把自己的道理压到神经病的层次,神经病才能真正的理解你的道理。
而渠河神的两个婢女,一个对平安有善意,并且在只有自己清醒的情况下,自认会死,仍然告诉平安自己所知,这个是对平安的善意,或者说对世界的善意,相信世间有正义。而另一个,冒死也要替渠河神保守秘密,这个是忠义,对河神有善意。有善意的人平安当然不会动手。
这个小副本,我认为意义重大,很可能是本命瓷事件的一个预演,就像书简湖之前到书简湖,平安自己先经历旁观一些事情,道理先立起来,然后在书简湖,涉及到自身,有了道理落到泥瓶巷的最底层。而这一段,是在平安在此地是第一序列战力的时候,能压制恶蛟,坚守本心,进而到本命瓷涉及到自身的时候,也能用顺序,脉络仔细分辨本命瓷宗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诛首恶,这种行为能更符合本心,让自己的本心与道理更加相合。达到成为一个合格救世主的目的。
这里提及到一个摄魂的事情,结合前文顾璨长生桥没断,基本可以断定,炭雪应该被摄魂了。
好了,就这么多了。有想法的可以聊聊。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倒悬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