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宫大祭酒在白泽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亚圣学宫的大祭酒连李白的面都没见着,那么这位至圣学宫大祭酒被老秀才晾了大半个月也就不奇怪。白泽从没觉得这个世道越来越好,只是决定再看看,人间最得意则干脆是看也不想看,可见在那些顶层人物眼里,儒家自身的问题还是不小的。
至圣也好,礼圣也罢,几代先贤为浩然天下建造的大厦,或许确实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了,但最后只是教出了一个个老秀才口中的“假的读书人”,仓廪足却并没有如何知礼节。不过老秀才身为儒家文圣,和白泽李白还是不一样,两大祭酒碰了一鼻子灰,是因为两位失望得不想管,老秀才则是觉得自己对剑气长城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不好意思见那位大祭酒。
妖族天下天才辈出,剑气长城危在旦夕,中土阴阳家已经全然不可信,现在想起来,宁姚两位大剑修在巅峰十三战中陨落,未必没有阴阳家的手笔,或许以后能让人相信的阴阳家,只有陆抬了。
老秀才一手挠着后脑勺,站在金甲神人身边,“当先生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说过的哪句话,讲过的哪个道理,做过的那件事情,会真正被学生弟子一辈子铭记在心。
崔巉记住了事功,仓廪足而知礼节。
藉此推论,浩然追求的应该反其道,知礼节而仓廪足,崔巉的学问显然不被主流接受,念及此,才会有前文的浑身颤栗。
学习下老大的切割与圈定,从崔巉对待爷爷的态度上,对待崔瀺的言语上,也可知他是有立身原则之人,那么他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们也可以循着这个脉络去探寻下他的内心轨迹,他要追求什么,证明什么,证明老秀才是对的,事功没错!
看看这个嘚瑟的老家伙!
老秀才笑眯眯道:“我这等知天知地知道的头等聪明人,当然晓得崔瀺的真正追求,可我偏不说。”
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如果在盛德之世,人皆有仁义,仁义就无法体现,也就没有倡导仁义的必要。所以,一个崇尚道德品行的社会,同时也必然是一个风气颓废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濒现危机的社会。所以又有了道祖后面那句话:“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在老子看来,社会偏离了大道,才有了提倡道德的必要,但这时的“德”已不是“ 上德”,而只能是“下德”。因为“上德不德”,其德在内而不在外,完全是出于内心之自然,而非自恃有德而表露于外。“下德”产生的仁已不是无心的自然流露,而是有心如此,是人为的结果,这就是“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是“上德”的进一步丧失,仁与义相比,前者重在内在观念,后者重在外在行为。仁义忠信虽然已经背离了自然道德的基本精神,但他们毕竟还是一些道德原则和观念,礼则不同,它是一些已经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当人们自觉的道德观念不足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时,统治者便制定出一系列客观具体的行为标 准——故曰“失义而后礼”。而礼的出现,则标志着仁义忠信等道德观念的失败。
道祖此番言语,是在表达对世人舍弃“道”而追求德仁义礼的做法,当初老秀才吵赢了,还请下了道祖佛祖至圣,一时风光无限,但现在看来,浩然天下有数不尽的“假的读书人”,追求的是“下德”,是刻意使然的仁义,年复一年,只会被道祖一直笑话下去。当初老秀才在书肆遇到的那位第三个很聪明的读书人,或许是其所遇见的第一个“假的读书人”,所以才会那么失望。
读书人偷书怎么能叫偷呢?读书人骂人怎么能叫骂呢?那是在点。
齐静春应该是在三教辩论之后,走了三教合一。老秀才辩赢之后请道祖佛祖老头子入座,出来龇牙咧嘴,应该是被训了,他极有可能就是想三家坐下来相互切磋学问,取长补短,但这个可能么?显然不会。具体内容只能想象一下,等后文揭示。老秀才也因此开始钻研顺序之学,因为此是根基,可融百家,齐静春应该受此启发。可惜大道虽大,却容不下一个温润醇厚的读书人。
老秀才哀叹一声,揪着胡须,“天晓得老头子和礼圣到底是怎么想的。”
老头子,礼圣怎么想的,估计与光阴长河有关,毕竟妖族祸乱,此等大战对光阴长河延缓是有大益处的。或许也是籍此机会去找寻他途。此处不去他想,有其他想法的,欢迎前来交流。
难道此处就是老秀才说的:真正的大事,从不靠聪明。靠……傻?
崔瀺算计陈平安,将崔东山赢过来是为了让其助大骊南下征战宝瓶洲,那更大更深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自身大道,为儒家文脉添一柱香火,所以观道这个儒释道法皆有涉猎的陈平安。
崔瀺回到观景楼阻止崔东山,是防止崔东山心境出现问题无法跻身上五境。崔瀺一语道破崔东山的内心,毕竟最了解自己的,只有另一个自己。不对这个世界抱有希望,你就不会失望,但是如今陈平安似乎快成了崔东山的例外,成了他对这个世界唯一的希望。
经过崔瀺提醒,崔东山还是那个玩世不恭的少年,哪只手是道理,哪只手是屁?或许在崔东山眼里,万千读书人所讲的万千道理,就是个屁罢了。
书简湖此局两人都不再关心,因为崔瀺早就自认立于不败之地,接下来或许崔东山要一段时间里跟着崔瀺为大骊出谋划策了。(希望这段推测被总管打脸)
陈平安上宫柳岛,两句话皆是能让刘老成动心的内容,为后面与刘老成谈判争取到了机会,原来陈平安上宫柳岛,帮刘志茂只在其次,最重要的目的,却是最不重要的红酥。所以陈平安开口第一个问题,就是红酥会不会死于刘老成之手。
那么好的姑娘怎忍辜负?那么好的姑娘怎忍舍弃呢?
刘老成的过往没有好深究的地方,接下来就是陈平安与刘老成过招了,刘老成不愧是能够跻身玉璞仙人有望的山泽野修,几句话就陷陈平安于两难的境地,只不过陈平安棋高一着,选择了第三条路。因为陈平安可以说是拨开层层云雾,一出手就抓住了刘老成的命脉。
对于刘老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江湖君主,也不是红酥,而是这个必然要作为玉圭宗下宗之地的书简湖。你刘老成想要动我陈平安,就要做好书简湖从此成为废弃之地的觉悟。如此一来,刘老成只好束手。
陈平安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当然不只是运气和阿良剑灵等人的青睐。推崇“物尽其用”的陈平安,甚至还不忘借一下刘老成的势,省去日后在书简湖行事的诸多麻烦。
小船之上,两人闲来无事,打机锋不断,陈平安的拴马桩,是阿良和齐先生,是那个锋芒毕露的剑灵,更是那个眉如远山的姑娘。
所以陈平安想起了绝不能辜负的宁姚。
但是这章让我最触动的地方,其实是崔东山对着范彦大喊,你们这些亏欠着不知多少个老秀才和陈平安的***们,是要还的!
宁姚,秀秀,李宝瓶,裴钱,老秀才,自然都关心陈平安,但是这些人,要么不知道陈平安苦在何处,要么就是即便知道,也不会如此。
会为自己先生向这个天下大喊一句的,当下似乎只有崔东山。崔东山一直想找一个能作为安身之地的桃花源,但安身之地未果,安心之地已找到。
当崔东山大声喊出那一句,自觉终于出了一口郁积之气。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