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是守宫槐不错,但有可能也是来自剑气长城另一边的妖族,试图掌控大泉王朝并不奇怪,不过和桐叶洲如今之乱相比,终究是些小打小闹。有妖道这层关系,王颀与李礼搭上线就更不奇怪了。
被总管忘了许久的莲花小人总算出现了,而且一出现就再度立功,道出了王颀和大汉的存在,能不被两者发现,小人还是有些奇特本事的。
裴钱和莲花小人争了半天两人谁是赔钱货,到头来两人都不是,赔钱的是魏羡四人。氪金玩家惹不起,连复活时间都省了,起码这五千甲士和随军练气士是不够看了。不过从之前四人神色各异来看,此事当然只有魏羡一人知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羡最无所谓。此言一出,朱敛那点心底想法也得彻底打消了。这一点好多书友猜到了,不得不说有才的书友还是很多的。
至于陈平安身上,有秀秀给的一颗,郑大风给的十五颗,总共十六颗金精铜钱。之前修法袍用过一颗,隋右边复活用了一颗,还有十四颗,对付这些甲士和随军修士,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如果山顶上的两人还不是能够随心出手的话,陈平安可以自己破局也说不定。
只不过既然山上两人只是“探路”,而妖道又醉翁之意在油纸伞,大概还是会亲自现身,那么这时候,白泽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白泽现身白帝城,应该很少有书友分不清两人了。不过还是说一下,白泽为大妖,白帝城主为人修魔道。
白帝城主愿意出城相迎,学宫大祭酒会恭谨礼待,与白泽是世间大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白泽关系到两座天下走势,以及白泽对浩然天下有大恩。记天下大妖并告诉礼圣,助其铸造大鼎,使天下万妖蛰伏,退居山林,隐世不出。那么世间有白泽图,就很容易理解了。可以说,没有白泽,便没有山上神仙。
白泽对浩然天下有大恩,浩然天下却对白泽有愧。曾经的“以礼待之”,变成了那座镇白泽雄镇楼。
而儒家学宫大祭酒却要白泽再帮浩然天下一次。
如此的儒家和如此的浩然天下,却没有让白泽真正失望,而是说,“我想再看看”。
白泽无愧“先生”之谓。
所以,白泽还是会到三洲寻大妖,可能第一位,就是那妖道。
现在想来,白泽当年曾看着文圣送的那本书道:“无巧不成书”以及重建长生桥一事。大概当时就隐约看出了陈平安与文圣的关系。而现在的陈平安,正是以书中道理重建长生桥。真可谓无巧不成书了。
此一战过后,陈平安应该会真正走进白泽的视野,成为他心中的希望所在。
大局逐渐拉开帷幕,确实是感觉越来越精彩,真是叹服老大的布局之功力了,为什么呢?说说自己的一些其他想法。
看本章白老爷的相关描述,谈小夫子礼圣对前景的描述,让白老爷心动,于是相助人族。具体如何做,文中有具体表述,不再细谈。可现实情况呢?山下战乱纷争,大乱将起:山上勾心斗角,夺气运,漠视山下人的生命,似乎这个天下越来越坏了,与小夫子的描述大大的不同,白老爷对此有些失望。
再看这段话:
老人微笑道:“礼圣要秩序,所有人都懂规矩,希望所有人都讲规矩,之后散播学问的游士,当游士成为世族,就有了帝王师学,后来又有了科举,广收寒庶,有教无类,提供了鲤鱼跳龙门的可能性,寒门不再无贵子。规矩啊,面面俱到,劳心劳力,而且越往后,人心浮动,越吃力不讨好。人性本恶嘛,吃饱肚子就放下筷子骂娘的人,人世间何其多哉。”(出自154章)
很明显,礼圣的秩序是有利有弊的,弊端就是他的短板,也是浩然天下为什么会纷争不断的根本原因。
白老爷能看到如此情况,做为儒家的第一人至圣看不到么?很显然,至圣对此一清二楚,那么如何解决呢?答案就是文圣。
所以至圣找到了文圣,抬他进文庙,是希望以此来弥补礼圣的短板问题。
从前文看,文圣进文庙的时间是很快的,此点是很诡异的。但同时此举必然会触及其他两脉道统,于是就有了三四之争。但此时文圣的学问尚未大成(顺序),根基不牢,所以输是必然的。
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文圣就像是历史上的一些xx家,虽利民,但命运却是很悲摧。因为触动的东西反弹的力量是很大的。
再看:
秀才自顾自说道:“你知道我这个人吧,脸皮特别薄,总喜欢告诫自己,无功不受禄,可我才学高,文章写得好,道理讲得妙啊,于是咱们那位至圣先师,就找到了我,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把我给感动得不行,至圣先师说了我好些我自以为一般般的地方,不过其中一句,我是觉得说到心坎里去的,自古圣贤必是真豪杰,豪杰未必是圣贤!我一听,觉得还是至圣先师懂我啊,就跟这位祖师爷提了一个小要求……
这个老不羞的的为什么只记得自古圣贤必是真豪杰,豪杰未必是圣贤!其实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自己会面对什么,他这一脉会面对什么。所以阿良闯了学宫,最后远走剑气,应该是见到了文圣的。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