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章-礼物 补充看点】(继续给课代表交作业)
以后努力每天都写写章评,不一定坚持,试试吧。这章故事情节推进不大,所以书评区有人说“前半章好水,后半章好看”、“看到讲道理就想跳过”。其实在我们看书细致的人眼里,前半章才麻麻咧咧的全是挖的坑,后半章情节微动会心一笑被暖。果然看书角度不同读到的东西不一样。这次想说的题外话有点多,会无关情节;再加上怕你们漏读勾出来琐碎细节,啰啰嗦嗦有点长,且忍耐。如下:
1.「桐城派和义法说」
桐城派是清朝中后期实际存在的一个儒家学派,起因是曾国藩给叫欧阳生的人的文集写了篇序,大夸桐城(今属合肥古属扬州)有个姚鼐nài写文章有古风,以及他老师、他大爷三个都是做学问的牛人,之后被清朝各种推崇,称“桐城派”,义法说是其核心。「言必有物」出自其初祖方苞“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言必有序」出自易经,也归入义法说。
2.「仁义礼之本,刑罚理之末也。」
这条也是题外。真实历史中,道、儒、法都曾拿春秋诸国做实验践行自己的治世思想争夺国家的统治权,对,道家也是(非道教)。战国最后实际上是法家胜了,但暴秦没能持久。汉朝开国后是尊的道家为主(黄老之治即黄帝老子),法家为辅(汉承秦制),只留几个儒生“博士”当做顾问。但无为之治不让皇帝集权出现一堆问题,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嘴上罢黜,是以儒家为名把道、法的治国优点全吸收了。
文中韦谅说的“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是罢黜百家后儒家的官员说出来的话,不应该是真正法家理论。正版的法家是半点不讲仁义的。
同理,文中的道家等,化用的实际也是被驱逐出治国圈后又被纬谶学吸收冒认成祖宗的张道陵的道教。写小说需要而已,大家心里有数就好。
道家的发展史非常好玩,等剧情推进写到道家了我开坑再细讲讲。
3.【道德仁义,已经很难有效了,就需要有法】
勾这句是因为这不只是说治国儒与法的关系,往小处,是呼应了上一章我说的儒家书籍教人“何以德”只能自我约束,但别人做事不对又不愿自我约束时则用法家书籍 “何以直”。佐证陈平安这一阶段的心性转变。
往大处,是呼应了老崔巉想要宝瓶洲统一后建立山上山下大规则,这是崔巉自己的道,行实事、小事建功业。这单靠儒家学说“仁义道德”还不够,才找到韦谅帮其建立“外法”。引出老崔巉这一大阶段最终的谋划和野望。
4.「屁梗。不是捉弄闻屁,是知道个屁。」
好几前章结尾的时候出现屁梗,书评都觉得小裴钱是在玩小时候都玩过的游戏让人闻屁。课代表看点也只说孩童心性可爱没细讲。实际上总管是在玩文字梗,原文 “想不想知道我手里藏着啥?”答知道就是你知道个屁,答不知道就是你屁都不知道。
那会儿我还没开始写书评,觉得是小事也没各处留言纠正……就当马后炮吧补上。不让总管每一处恶趣味落空。
5.【破镜再等等,有份机缘可以争取。】
这个当时没看明白,还以为是小东山给安排的后续行程有好处。后来翻书评看到@三千小珍珠 的看点,说是在等曹慈破镜,然后每个各境最强都会有一份机缘。恍然大悟。此处引用,标明出处。
6.【韦谅立秦朝军功制+九品中正制】
先说九品中正制:最初叫九品官人法,三国时魏国尚书陈群首创,魏帝曹丕采纳艰难推行。晋朝继之但没重视,隋朝隋炀帝修正成科举制,到唐朝时被武则天正式完备。今天演变成高考(问号脸)。这个制度的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打破门阀做官垄断”,九品制之前是“察举制”,也就是贵族推荐贵族,穷人百辈不得做官。那会叫士族和寒门(不是模糊比喻,魏晋时期士族是由官方按品册封的,不封士族叫寒门,再富不得做官),所以三国时期各国官全是亲戚,忠家族不忠君。后来孔子首创私学,束脩拜师,谁都可以读书,乃至私塾遍天下。九品中正制就是提拔寒门弟子做官对抗士族。
放在小说中,就是山头宗门的牒谱仙师和山泽野修。我还奇怪,总管之前从来都只是写山上山下人的矛盾,怎么进入宝瓶洲后突然引入了一个“牒谱仙师”的概念,野修费尽心机也要成为牒谱人物?看到这里才算明白。韦谅设局杀野修立威,不在牒谱人心惶惶。大骊铁蹄南下率先投诚即可获得牒谱,恩威并施囊尽人才。而入谱就要服从规则,军中力量足够,宗门山头就不可独大。
再说秦朝军功制: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奴隶积累军功可以变成勋爵主,一提升军队战斗力国力大增横扫六合,二调整当时社会关系。韦谅的九品仙人法,保证了野修们为大骊出力,也分化现有国家宗门牒谱修士们投诚。等统一宝瓶,仙人法刻在群山之巅,宗门、野修尽收其中,山上山下建立秩序。从此人人为卒,再无独立仙人。才是老崔巉、韦谅抱负体现。
只是暴秦二世而亡。现在大骊老皇帝被阿良一剑夭寿小宋继位,大骊越写越像大秦,能长久吗?
7.「陈平安吃素不吃肉是生日」
上一章章评猜来着,大家都没猜对。评论区有个@青苔停雪 猜是父母祭日,算是最接近的了。表扬一下。
8.「有人说想改剑来书名?还有人不想听道理?」
上一章章评有人说完全可以叫《人间道》或《合家欢》,除了老剑条外与剑没卵关系。还有人说不想看书中人物讲道理,遇到就想快进。我说说公道话。现在追章,我是分两条线追的,一条是主剧情,也就是小白文读者只爱看的情节;一条是道理演变,烽火近几本书立意是有明显变化的:二狗是剧情和刻画人物的巅峰;桃花是总管媳妇想看仙侠所以开坑做了尝试,觉得立意不巧先放了;雪中是写剧情人物都腻了开始构架仙侠世界观,如冰与火之歌讲国争与人性;剑来是世界观写的兴起,个人价值观碾压没意思,开始又加入了儒道“理念之争”的更高一层立意。显化在文中,具体就是借平安视角进行个人价值观演变和其他角色之口进行的各教派大佬谋划。
如果只看情节,这本书大剧情如下:洞天内平安被老剑条选中-出洞天给宁姚送剑-背长气去藕花福地修长生桥,未来会执剑开天舒不平气向诸天大佬问道理,全程和剑有关。如果不愿看道理,没关系,人各有好,只是这就丢了看剑来的另一层意思,你会失掉很多乐趣。
寻常作者写各教大佬争香火信徒,都是嘴皮一碰此境众生就提供信仰力。烽火写教派争人,是把各派理念区别磨细掰碎,真切切摆给你,放在现实中一样通用。比如平安教赔钱,就是“半部教子经”。这种细节如照镜子会看到自己身上瑕疵。怎么,乐子愿意找,镜子不想照?
P.S.看完这章时候我心里一惊,总管博学啊。
还有总管千万别把小裴钱写死哇!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陈芝豹他哥陈白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