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老僧不爱说佛法-几两仁义道德-剑来课代表

剑来课代表 > 第三百零六章 老僧不爱说佛法

第三百零六章 老僧不爱说佛法


几两仁义道德2018-05-25 22:59:24

1、陈平安寻道观无果,内心烦躁,住小院,读圣贤,听佛法静心。

2、陈平安受益颇丰,修为境界有所松动,但追求更扎实,即最强四境。

3、玩蛇少年陈平安,又多了一个小莲人跟屁虫。

4、文圣曾让读书人觉得“如日中天”,三四之争失败,市面上没有典籍留下。

5、市井小院,梵音袅袅,勾栏酒肆,豪杰官员,京城百态。

6、白河寺一事,老和尚先见恶,仍能知善。

7、竹简,刻痕,尺子。

8、万事莫走极端,把道理全占尽,与人交恶,不见其善。

9、思虑即便回原点。于长远有益,文圣之言。

10、大纲人物,爱上小沙弥的黄莺。

所读所感:

1、读过多少书,就敢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见过多少人,就敢说男人女人“都是这般德行”,你亲眼见过多少太平和苦难,就敢断言他人的善恶?说到底,我们都读的太少,看的太少,经历的也太少,而且永远都太少。所以无法断言他人的善恶。就像争论不休的小女孩,善恶不会有定论。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以人为镜,以正自身罢了。

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玄妙之处在于悟得“屠刀在我手”,人人手中皆有屠刀,伤人轻重罢了,而能放下回头,才算真正“知恶尽善”。

3、佛法,礼仪,道法,皆不坏。老和尚不拘泥于门户,听儒家之“先后,大小,善恶”之说,陈平安三教合一之始。

4、你如何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如何看待你。聪明之人都喜欢否认纯粹的善意,厌恶他人的赤诚。世故精明总被当作成熟的标志,因为做不到,所以喜欢把别人的善意看做是傻,是执拗。所以才会有人说,陈平安在现实世界活不下去,并为此志得意满,觉得自己如何洞悉人心。希望我们都不是“聪明人”。我们或许都做不成陈平安,但也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若能近一步,自是更好。

5、寺庙不在,僧人在,僧人不在,经书在,经书不在,佛祖在,佛祖不在,佛法还在。老僧不爱说佛法,不如说,老僧不必说佛法。我不求佛,更不说佛,佛自然来,佛法自在世间。读书人,官场人,拿刀人,讲理人,何人不说佛,何处不是佛法?
   于是老僧安然大睡,人死去也,莲花生佛国。可是见了西天?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

复制文章标题 复制文章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