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随吴懿游览紫阳府,核雕小舟,仙门子弟,藏宝阁楼,各种仙家气象不一而足。让陈平安为日后开宗立派长了不少见识。吴懿此次邀请是老蛟程水东授意,陈平安有与崔东山和魏檗的关系在那里,再加上老秀才的关门弟子身份,如今为书院副山长的老蛟自然要掂量掂量,更何况老秀才对程水东曾有指点之恩,程水东对陈平安如此礼遇丝毫不奇怪。至于背后,则可能有国师崔瀺的谋划在内,陈平安入府即入局。
陈平安与吴懿打交道,举止得体,极有分寸,被后者认为是刻板迂腐使然,实则不然,陈平安虽为小夫子,却并不是书院里那些老学究,甚至连读书人都算不上,如此行事,说到底还是与吴懿不熟罢了。
浩然天下对上五境修士极为约束,反而不怎么去管八九境的纯粹武夫,大概是因为,武夫只要一天不封正成神,就永远是断头路,寿命不长,影响也有限,且不涉及练气根本的东西气运。而上五境的老王八大可以千百年地活下去,为世间大盗,若不加以约束,才真正会让天下动荡。一朝皇帝生死,在儒家那些顶尖的圣人眼里,终究是不入眼的小事,书院如此,只是为了不让大修士仗着修为肆无忌惮。三教圣人四处开拓洞天福地,着眼的还是那条光阴长河,是天下千万年的归宿所在。灵气气运皆有限,上五境修士难死,注定无法反哺天地,就算有圣人开拓疆土,大概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三教中人不得不另寻道路,让末法时代来得晚一些。
仙家山头是一物,人间城池是一物,战争又是一物。或许日后,修道再不会如现在这般有资质有机缘即可,山上山下也不会如此密不可分。山上人修行在山上,山下人自得在人间,能让两者有所联系的,大概只有战争了。
朱敛与陈平安诉说自己的风流韵事,结果陈平安一脸嫌弃,让前者很是受伤,殊不知陈平安是表面嫌弃内心却早有触动,可惜有宁姚在前,陈平安想都不用想了。有些姑娘啊,比那山山水水加起来都好看啊!红唇轻起,玉音微澜;青丝摆动,如水顺滑;如霜玉足,小巧玲珑。。。。。
黄庭国被迫臣服于大骊之下,朝堂之上以及百姓反应都与大隋截然不同,不仅无人义愤填膺,还都与有荣焉。想想当年陈平安远赴大隋时看到的山上人招摇过市,就很容易理解,大骊虽然强势,却可使山下百姓不再如当年那般屈辱,百姓自然乐见其成。再加上黄庭国皇帝不堪重压醉心美色,有如此景象就更不奇怪了。
寒食江水神是程水东之子,御江水神有讲义气的青衣小童,早早有了太平无事牌护身,只有白鹄江的水神娘娘处境尴尬,当年因缘际会,夫人得以高坐神坛享香火几百年,也有皇帝不可随意更改敕封正神的原因在内,不过黄庭国没有这个能耐,不代表大骊没有,如果水神夫人依旧还是之前那个水神夫人,也就离被夺去正神之位不远了。
水神夫人带孙登仙几人前来本是护卫,不曾想大侠见少侠,已是另有机缘,只是前者不自知罢了。有了武登先与陈平安的关系,水神夫人可以说是“另有靠山”,吴懿要想再不把这一行人当回事,就得好好估量一下陈平安的分量了,不过吴懿身为蛟龙,早有傲气,大概本身就对陈平安看不上眼,如今被父亲飞剑传信催促,怕是更有了怨气。崔东山对此人早有评语,难成大器,陈平安道理讲不讲得通,全看吴懿如何应对了。
武大侠想着进堂内与陈平安推杯换盏,怕是要大吃一惊了。
陈平安突然说道:“崔东山有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他说三教圣人都在试图换一种方式,让注定势不可挡的那条光阴长河的流速,慢上一些。”
仙家山头是一物,人间城池是一物, 战争,又是一物, 能够让人心神沉浸其中的百家学问,好像也是。
这里首先涉及一个问题,神道时期这个问题存在么?或许并不存在。
天道崩塌之后,天地窃贼增多?影响了某种平衡?光阴长河开始启动,流速均匀,三教祖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看到了未来,并试图解决,但都失败了,在此情况下,只能减缓。也因此定了规矩,失传二境也由此而来?
仙家山头是一物,人间城池是一物,应该是说这两样东西能抵挡住光阴长河的冲刷,借鉴本文中紫阳府那些老金丹的描述,无法寸进后,被冲刷,只能依靠一些灵气足的地方,如人参吊命。
战争呢,关系人心向背。参考黄庭,朝野上下大部份对于投靠大骊还是与有荣焉的,那么这个人心就会涉及到气运。前文青鸾国处有这个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做细表。还个可能就是死人死多了,气运反哺,然后新朝新气象,会短时间内填补这个空白。那么也就可以解释了很多问题,对于内部动乱,妖族入侵,百家插手王朝诸如此类,儒家并无太大干涉。延伸联想下,南荒老瞎子为什么驱使傀儡搬山玩,也应该与此有关。
百家学问也应该如此,学知,懂理,明道,也是气运的显化,可以延缓。
当然还有些别的方式。
前文的那个无忧国试验,就是大佬们试图给众生未来一个安稳的世道,应也是在寻求解决之道吧!
儒家做的最接地气,直接去找那些碎片。
释家呢,劝人向善,看来世,教化世人。
道家修高,或者极高处能解决?如李希圣三分。
天道崩塌,我陈平安,唯有一剑,可搬山,断江,倒海,降妖,镇魔,敕神,摘星,摧城,开天!
平安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把剑来世界打造成一个洞天福地。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