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桌上又有一碗饭-几两仁义道德-剑来课代表

剑来课代表 > 第四百三十章 桌上又有一碗饭

原章节--第四百三十章 桌上又有一碗饭

第四百三十章 桌上又有一碗饭


几两仁义道德2018-12-21 20:46:40

所有人都在谈这个局,以及怎么破局,那不如先说说这个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死局。

这个局当然是崔瀺为陈平安所设,对陈平安心境和道理的考验。破局与否,与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怎么处理其实关系不大,而在于,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如何才算破局?就是陈平安能够引导顾璨向善。但是当陈平安打算让顾璨悬崖勒马的时候,那么平安也将付出什么沉重的代价,就像428章看点曾说的,不好揣测。因为儒家有当仁不让,也因为陈平安自己说过,道理没有亲疏之别。这是死局的死结所在。

如果顾璨只是一个与陈平安素未谋面的小魔头,陈平安大可以不闻不问,甚至这个小魔头招惹到了陈平安,陈平安可以出拳将其打杀。但这个小魔头是顾璨,是陈平安的亲人,陈平安不会这么做。所以陈平安说,别人我可以不管,但顾璨,我要管,管了有没有用,也总要试试。
又有一碗饭。当年泥瓶巷顾母的一饭之恩,平安没有忘记,所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母子,把顾璨当作自己的亲弟弟去对待,如今呢,吃了这碗饭之后怎么办?其实答案早就有了,就像上上章看点所说,人心修补何其难,难,但并不代表束手无策。
在顾璨看来,陈平安只会打他骂他管教他,殊不知当陈平安决定要管到底的时候,他就只能入局应局而无法破局。

但是对陈平安来说,破不破局,其实没那么重要,和陈平安为什么一定会入局的道理一样,陈平安在乎的,只是顾璨而已。让他认错向善也好,或是让他弥补错误也好,都是为了让顾璨,不再成为自己和小鼻涕虫当年最讨厌的那种人。陈平安的目的,也从来只有这一个。
诚然,道理没有亲疏之别,是平安自己亲口说的。可人有亲疏之分,所以平安不是道德圣人,更不是山上那些仙人,他是个人,是个有人性的人,情理之间,他该做的,就是去先教化顾璨,认识到错在哪里,改变他的认知,让他弃恶从善,后尽力弥补他曾经所犯下的过错。正是基于此,平安很自责,自责自己没有早一些来到书简湖。
顾璨到底有没有错,起码在陈平安眼里,他当然有错,而且是大错特错。你说书简湖就是这样一个腌臜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世道,但这都不是你滥杀无辜的理由。顾璨可以杀刺客,杀帮凶,杀幕后主使,但那些莫名其妙就遭受了无妄之灾的人,不该死,他们不该成为顾璨手下的亡魂。
很奇怪的是,很多读友认为顾璨没错,小小的诧异下。

他是个孩子,孩子就不知善恶?更别忘记他是个极其早慧的孩子。

第一次他母亲险遭毒害,愤而出手,确实没错。但波及那么多无辜,就没错?后两船相遇,动辄打杀那么多人,就没错?随着刘志茂去整合书简湖势力,杀了那么多,就没错?进城吃螃蟹,故意改变路线,打杀刺客,戏弄金丹,只是为了好玩,更要诛杀其九族,这个真没错?就像他自己说的,谁杀我,我就杀谁,会给人笑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错了,早都错了,大错早已铸成!

所以平安才会见面给了其两耳光,因为很痛心,因为顾璨也成了他们小时讨厌的人啊!

身处粪坑,不是他吃屎的理由。

第一次他母亲差点惨遭毒害,出手没错。这个时候他是有一定自保能力的,小泥鳅的境界不低,应该是九境了,加上天生神通,战力堪比元婴,在书简湖十境可以独占一岛的情况下,他做了什么选择?杀人立威!进而变的更加暴戾,难道就没其他更好点的选择?

即使不得不吃些屎,也可以少吃些的。更有自保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不吃!


哪怕这个世道烂成了一座粪坑,也不是我们可以吃屎的理由。陈平安当然是认可这句话的。但是顾璨会说,我不这么做,我不立威,死的就是我或者我的娘亲,所以我没有错。

那么如果是陈平安呢?如果是陈平安在书简湖会怎么做?我想他也会杀刺客,杀帮凶,杀幕后主使,但不会牵连无辜的人,至于这些当时无辜的人,以后会成为另一批刺客,那就到时候再杀。哪怕刺客连绵不绝,陈平安也不会滥杀无辜,这就是陈平安的选择。

幕后主使有可能是刘志茂也好,不知道多少次自己和娘亲差点死了其中一个也好,不立威死的就是自己也好,说到底,顾璨其实只是害怕而已,因为害怕,他选择扼杀一切可能,但不代表没错。因为会让顾璨或者娘亲死掉,或者说差点死掉的,永远是那些刺客和幕后之人,而不是那些被无辜牵连的九族。

所以我想,让陈平安真正痛心的,不是顾璨做了多少恶,而是陈平安耗尽精气神告诉顾璨的那些道理,最后只换来了一句,有错也不改,死也不改。

也许到这时,陈平安才会真正意识到,原来世间不止有道理,还有情义,原来不是道理没有亲疏之别那么简单。


转载来自公众号:剑来课代表-几两仁义道德

复制文章标题 复制文章内容

猜你喜欢